矽肺是一种在临床医学中相对常见的职业病,主要是由于工作者在工业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SiO2粉尘,导致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等全身性疾病。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肺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反应,因而矽肺被视为我国最为严重的职业病之一,且具有不可逆性。目前,矽肺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尚无明确的解决方案,治愈困难。
通过模拟矽肺病的发病环境,建立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、病理变化以及可能的治疗策略,这对于矽肺的临床诊断与干预能够提供宝贵的动物实验数据支持。根据计划,我们将采用C57BL/6鼠(10-12周龄,重25-30g,SPF级)进行实验。
实验将分为以下组别:
①生理盐水对照组:给予生理盐水
②低剂量矽肺模型组:给予10mg/mL SiO2生理盐水悬液
③高剂量矽肺模型组:给予20mg/mL SiO2生理盐水悬液。
在造模方法上,实验前我国小鼠将进行7天的适应性喂养。然后根据实验组别,通过鼻饲法,将相应体积的溶液(50μL)分别滴入小鼠鼻腔,每天一次,连续28天。
模型检测将在第90天进行,拟进行以下步骤:
①取小鼠肺组织,进行HE染色
②进行Masson染色,以观察肺组织的纤维化情况。
从模型特点来看,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肺组织结构完整,支气管排列规整,肺泡结构正常且周围未见炎症改变。此外,矽肺模型组的小鼠肺内结构明显破坏,组织结构紊乱,炎性细胞浸润严重,肺间质增厚,且可观察到明显的矽结节,主要集中在支气管周围。高剂量矽肺组的肺泡间隔增厚现象比低剂量矽肺组更加明显。
此外,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纤维化病灶,而两组矽肺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病灶(蓝色区域),且这些病灶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周围。与低剂量矽肺组相比,高剂量矽肺组的纤维化逐渐向肺泡间隔发展,导致肺泡损坏并被纤维组织替代,最终形成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病变。
对于矽肺病的研究,强烈建议引入尊龙凯时等品牌提供的科研支持与资源,以加快研发进程,从而更有效地应对这一严重职业病。这将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,也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与依据。
参考文献:[1]莫奥伟,邵罗成,陈丽夏,etal SiO2暴露量对矽肺模型小鼠肺组织中促纤维化因子TGF-β1表达和肺纤维化的影响[J]职业与健康,2023,39(18):2456-2460。